最近聽幾個朋友說起,政府部門有為青年成立創業基金,其實要符合條件並不難,但似乎現在青年創業有一個趨勢,就是夢寐以求開一個珍珠奶茶店或是咖啡店,這些都是創業,我們並非對職業有任何歧視,個人開店實現夢想,採菊東籬、自得其樂,沒有人應該說三道四,然而青年創業如果不往更具競爭力,更有開創性的行業去衝刺,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何在?沒有了產業,又如何解決高失業率的問題?我們的未來在哪裡?

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「小確幸」這三個字成為我們社會最常使用的名詞之一。

台灣經歷了經濟高成長的年代,當年,幾乎台灣男女老少都在從事生產事業,所謂「客廳即工廠」,很多家庭主婦除了忙碌於家事之外,手上都不離一些編織物,那些都是可以出口賺外匯的!之後政府開始投資於教育,使用最簡單的升學制度 -- 聯考,來甄選高中和大學生,從此台灣幾乎沒有文盲,而同時職業教育的二專、三專、五專培育了非常多的專科人才,讓台灣產業起飛,「台灣經濟奇蹟」舉世稱羨!

客廳即工廠


中產階級大量產生之後,從一黨專政開始往民主邁進,奇怪的是,民主、自由卻未能幫助台灣更上層樓,經濟也好,政治也罷,台灣沒有從好變成更好,反而成為大家口裡「崩壞中」的社會!經濟發展的遲緩,教育制度的亂象,政治不眠不休的鬥爭,統獨意識造成族群之間的冷漠和疏離,台灣怎麼了?

此時「小確幸」似乎成了很多人(尤其是很多年輕人)追求的目標。張系國將此解釋成「自私」、「各人自掃門前雪」。在我看來,「小確幸」不是因而是果。對於崩壞中的社會,有人大聲疾呼,希望改變這個社會,因而在明年大選之前,就像全世界各國一樣,台灣的第三勢力也開始風起雲湧,請見本人的文章全世界第三勢力風起雲湧,台灣呢? ,另一種反應就是,對於時局無奈,也不認為自己能有啥作為,不如獨善其身,走小確幸的路線,總之不去害別人就是了。

一個年輕朋友跟我聊到「咖啡店」這個話題時,他表示:「跟我同年的這一代人接觸很多小說和電影,裡面常常都有家咖啡店,於是咖啡店漸漸形成一種自由、浪漫及創意的象徵」。我猜想這是為什麼現在那麼多年輕人夢想開咖啡店、自己做裝潢、搞料理、順便在裡頭搞展覽的原因。除此之外,我其實想不到什麼原因讓大家如此地想開咖啡店。

咖啡店


開咖啡店本來沒有好或是壞,但問題來了,台灣是個小島,資源貧瘠,如果不跟國際接軌,關起門自己生存下去,根本不可能!所以即便是「胸中無大志,只求小確幸」也行不通的,更別說以台灣的土地面積來講,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咖啡店嗎?(笑)看到個別國民想要小確幸過日子,總覺得應該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,看到政府施政的時候也在講小確幸,就真的令人非常憂心!

對於我們下一代,無論未來誰執政,都不能再欺騙人民,台灣的處境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,台灣有多少國債,每一個人要負擔多少?台灣國際地位的低落,經濟發展的困境,產業外移的危機,教育制度的混亂,以後咖啡店可能沒人去,等等。尤其對於青年,不能讓他們再沈溺於小確幸的思維,台灣民眾沒有獨善其身的環境。我們要教育青年,放大格局和眼界,只有勇敢的和全世界競爭、了解世界的脈動,台灣才有未來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萬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